施士岳,字伯翰,泉州晋江人,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的从孙。曾选上岁贡,初任福建福清县教谕。康熙三十九年迁诸罗县儒学教谕,不过在任内因亲人丧事而离职。康熙四十七年,再补凤山县教谕。期满后担任四川遂宁县知县,擢嵩明州,不过因父亲去世而归。康熙末年,朱一贵事件爆发,水师提督施世骠来台平乱,得知施士岳通晓军机,便命其“督阵军前”,事件平定后,论功按察副使,行至福州时病逝,享年76岁。著有《容轩诗文稿》。
凤山县新城,位于台湾高雄市凤山区,过去曾作为清代凤山县的县治所在地,故称为凤山县城,为别位于左营区之凤山县旧城,遂称其为凤山县新城。。
林茂生,字维屏,号耕南,外文拼音Lin Mosei。出生于大清帝国福建台湾省台南府凤山县东港镇。1916年取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文学士。192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。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位取得东京帝大文学士和第二位取得哲学博士、第一位留美博士。曾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河边教堂彩色玻璃窗题写“上帝是爱”汉文。在台担任长荣中学教务主任、国立台南大学兼职、台北高等商业学校教授、台南高等工业学校教授、台南商业专门学校任教。战后协助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大学。自1945年12月,林茂生受聘为台大教授,并以校务委员身份代理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处理院务。1947年3月11日,于二二八事件中,被武装人士带走并杀害。目前于台南市私立长荣高级中学校内设有纪念馆。
福安坑溪是台湾府城城内的两大溪流之一,发源于小南门一带,延平郡王祠所在的山仔尾东端,西流经台南女中,沿台南孔子庙所在的鹫岭南坡,流经台南市立建兴国民中学、原台南地方法院前,于土墼埕流入台江内海。溪名来自于所流经的二府口福安宫。福安坑溪在清康熙年间,原是凤山县的北界。雍正年间,台湾府城建城,福安坑溪流域原凤邑辖境改归台湾县,福安坑溪被纳入府城宁南坊。
凤山县,是台湾日治时期初期的“六县三厅”阶段短暂存在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划。1897年6月10日创立之际,系由“三县一厅”时期的台南县分出凤山支厅与恒春支厅而成,辖区包含台湾清治时期末期的凤山县及恒春县,约当今之高雄市西部与东南部、屏东县。1898年6月18日,六县三厅整并回“三县三厅”,凤山县废止。
《小琉球漫志》,台湾凤山县教谕朱仕玠著,记述他在台任职期间的见闻,1765年8月成书,共10卷,合计6万字。本书从1763年4月19日开始撰写,内容分为“泛海纪程”、“海东纪胜”、“瀛涯渔唱”、“海东賸语”、“海东月令”与“下淡水社寄语”等六个部分。
蓝高全,表字左如,福建省凤山县阿里港人,台湾日治时期企业家、政治家,曾任里港乡行政首长、阿里港信用组合首任组合长、里港协议会议长等职。属里港蓝家第八世,权倾一时,与堂哥蓝高川建立起里港蓝家的辉煌世代。
万年县,台湾明郑时期两个县级行政区之一,郑经统治之时将县改制为散州。台湾为清朝统治之后,原万年县辖区被分为台湾府底下的台湾县与凤山县。而对于万年县治的所在地,历来有台南市仁德区二行里、高雄市左营区、高雄市湖内区太爷里三说,而台南县政府依据2004年4月30日举办的“明郑时期万年县治考证座谈会”与2007年8月22日的“万年县治座谈会”,于2008年12月14日在台南县仁德乡二行村的二层行清王宫前方公园立“古万年县治纪念碑”。
曹谨,原名瑾,表字怀璞,后改名谨,更字怀朴,号定庵,清朝政治人物,河南省河内人。历任直隶、福建、台湾等地知县。担任福建台湾府凤山县知县时,开凿了曹公圳。担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时,曾率领士兵乡勇击退英国船舰,此外还有许多政绩。后遭英方控诉台湾镇台湾道冒功杀战俘,被夺清朝官员服饰,注销所升官阶。道光廿五年十月因病乞归,返回故里,于家中去世,享年63岁。其事迹收入《清史稿》循吏传中。
蓝高川,表字贵如,清朝福建省凤山县里港人,是台湾日治时期的银行家兼慈善家,曾任台湾总督府评议会议员。里港蓝家的成员,署广州知府蓝鼎元后裔。蓝高川从事制糖,大量购买土地,种植甘蔗、成为第一商业银行创办人之一,由台湾日治时代起即是南台湾一方门阀,与台湾总督府、板桥林家、鹿港辜家都有交游。与林熊征、辜显荣同受日本天皇叙勋。另与许丙、颜云年等皆为好友。